编号
hjcg0000002616
成果名称
长江中下游滩地和低丘综合治理与开发
地域分类
安徽
学科分类
220.99;林学其他学科
完成人
江泽慧
彭镇华
吴泽民
蔡登谷
贺善安
程政红
陈放鸣
於凤安
刘立德
完成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湖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江西省林业厅
中国科学院中山植物研究所
上海市崇明县科委
江苏省扬州市科委
获奖名称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等级
2
年份
1999
关键词
农林复合
水土流失
土地类型
芦苇
长江流域
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
环境
湿地
防护林
森林生态
成果内容
“长江中下游滩地和低丘综合治理与开发”属林业科学研究范畴, 是国家计委1990年下达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长江中下游约有低丘面积2500万公顷, 多为农林业结合部、长期粗放经营, 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生产力十分低下, 同时又是长江水系淤积物的重要输入源;该地区滩地约63万公顷, 除少数围垦外, 大多生长芦苇或处于荒芜状态, 而土地资源的潜力巨大。本项目针对上述两类土地类型的特殊, 情况, 从大流域国土整治的角度出发, 建立以林业主体的生态体系和绿色产业体系, 有效地改善低丘、滩地的生态环境,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以流域为单位布设试验点, 因地制宜, 筛选模式, 在体现多物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原则的基础上引入社会经济因素, 选用优良品种使生物多样性研究建立在模式经营的水平上, 模式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同时制订了低丘分类的综合评价体系, 充分运用现有的先进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进行组装配套, 为进一步综合治理与开发长江中下游低丘和滩地提供科学的理论与实践依据。项目实施5年, 建立各类试验点32个, 面积3613, 6公顷;完成30个经营模式的试验、比较、筛选;获主要研究成果10项;同步推广面积14, 4074万公顷;直接经济效益32, 689亿元, 综合效益130, 756亿元。
推荐部门
国家林业局